吉政發 【2010】34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0〕22號,以下簡稱《意見》),提升農業裝備水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穩步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現就我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意見》和《吉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緊緊圍繞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不斷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統籌推進農機、農藝、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協調發展,繼續強化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農機工業創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快推進吉林特色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ǘ┌l展目標。到201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310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全面提高現代高效農業裝備水平,全省水稻種植、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70%和80%以上,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50%以上。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年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建設2—3個規模較大、品牌效應較好、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產業集中度較高的先進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初具規模的農機流通產業園區。
到2020年,農機總動力穩定在400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其中:水稻種植、收獲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85%和95%,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80%。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機流通體系。
二、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任務
?。ㄈ┐罅ν七M主要糧食作物收獲機械化。發展高性能水稻收獲機械,鞏固提高水稻機械化水平。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帶動和示范引導,加大玉米收獲機械化的行政推動力度。研究制定玉米機械化收獲的標準和規范,分別確定適宜中、西部平原和東部半山區的技術路線、適宜機型,組織引導農民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統一品種、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推進玉米標準化生產、規?;N植,為機械化收獲作業創造條件。
?。ㄋ模┎粩嗉訌娙剔r機化示范區建設水平。鞏固提高30個糧食主產縣(市)全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水平,發展大馬力、高性能農業機械,提高大型農機配套比和使用效率。著力突破水稻種植、收獲和玉米收獲機械化等薄弱環節,不斷擴大示范建設面積,提高輻射帶動能力,率先在全省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多元化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生產組織化、規?;蜆藴驶?。
?。ㄎ澹┘涌焱七M現代農業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在榆樹、九臺市分別以玉米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為重點,裝備國內外最先進的農業機械及設備,建設排水灌溉、機耕道、場庫棚等基礎配套設施,積極探索適于項目區生產的農作物種植模式和相應新型耕作制度,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努力將示范區建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現代農業農機化示范園區。
?。┘哟蟾咝厣r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力度。圍繞人參、園藝、畜牧、設施農業以及農產品冷藏、保鮮、加工等特色農畜產品資源,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產業生產機械化,加快建設高效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試驗示范基地和加工機械化示范縣,促進特色主導產業快速發展。
?。ㄆ撸┘訌娹r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強化農機試驗鑒定、推廣應用、教育培訓、安全監理等公益職能。以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我省新增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項目為載體,加強縣級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增強投入,完善設施,為廣大農民和企業提供培訓、技術指導等公益性服務。各級農機推廣服務機構要創新推廣服務模式,增強與相關部門的配合與協作,突出生產一線、重點環節的業務指導和服務。鄉鎮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要加強農機管理服務職能,積極探索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途徑。
?。ò耍┥钊胪七M農機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各類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引導農民通過機械、技術、勞動要素等合作,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協會、股份制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大力扶持一批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管理規范、服務優質、信譽良好的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努力培育不同特色的服務品牌。積極推進農機跨區作業,提高機械利用率和經營效益。加大培育、規范農機作業、維修市場力度,大力發展農機服務中介組織,實施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加強機耕道路建設,改善農機作業、通行條件,保障重要農時農機作業、排灌及抗旱用油。到2015年,全省農機化經營收入達到145億元,扶持發展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組織5000個,發展壯大固定資產2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10萬個。
?。ň牛┐罅﹂_展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和農機從業人員培訓。支持省內高等院校農機工程學科建設,強化農機工程基礎教育,培養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材。通過崗位培訓、技能培訓、遠程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農機系統在職人員的整體素質。充分利用市、縣農業機械化(農業)技術學校,結合陽光工程等各類農民培訓項目,廣泛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強化農機銷售、維修、作業等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資格管理,造就一支技術過硬、能力較強的農業機械化實用人才隊伍。
?。ㄊ┎粩嗉訌娹r業機械化新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整合科研單位、高等學校、農機生產企業和農機推廣部門的“產、學、研、推”四位一體的科研推廣力量,協作攻關,突出解決好玉米收獲、免耕播種、深松、秸稈綜合利用等關鍵環節的技術研究與創新。加強農機與農藝結合,開展適合玉米機收品種、種植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試驗和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創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步伐。
?。ㄊ唬┘涌焱茝V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普及水稻育插秧、水稻收獲和玉米收獲等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化技術,促進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農機裝備廣泛應用。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深耕深松、高效植保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技術,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加快推廣節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設備,提高灌排設備裝備水平,及時滿足農田灌排需要。
?。ㄊ┤骈_展農業機械化信息服務。加快縣級農機化信息網站建設,到2015年末,全省所有的縣(市)全部建立農機化信息網站,形成覆蓋全省的農機信息網絡群。加強信息員技能培訓,廣泛開辟信息采集渠道,及時發布農機化政策以及農機生產、銷售、作業、維修等信息。轉變政務工作方式,探索推進公開辦事程序的網絡化運行服務。
?。ㄊ┤鎻娀r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機械耕整地、播種、施肥、植保、收獲等作業質量標準和拖拉機、配套機具的維修質量標準,提高農機應用和保障水平。組織開展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的質量調查,強化質量監督和跟蹤調查。提高省級農機產品的試驗鑒定能力,加強農機產品試驗鑒定和選型試驗工作。加強農機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機產品等坑農害農行為。建立農機報廢更新制度,加快淘汰老舊及高耗能農機,促進安全、節能、環保型農機的推廣應用。建立健全農機安全使用法規和制度,開展農機使用安全教育,加強基層農機安全監理隊伍建設,提高裝備水平和監管能力,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發生。
三、促進農機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ㄊ模┥钊胪七M農機裝備制造企業改革。重點培育和發展中國一拖(長拖)農機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機北方機械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農機裝備制造企業,加大資源整合和核心技術引進開發的力度,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做大做強農機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和相關零部件配套產業集群式發展,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農機制造產業體系。
?。ㄊ澹┲嫿ㄞr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加快建立以長春九臺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園為中心的農用動力機械生產基地,以四平地區為中心的玉米、水稻收獲機械生產基地,以延邊地區為中心的移栽播種機械產業基地,積極引導域外技術資本和實力雄厚的農機制造企業向三大產業基地集中,加速產業聚集,延伸產業鏈條,形成規模效應強大、集群優勢突出、競爭力較強的農機工業集中園區。
?。ㄊ┘涌焯嵘r機制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引導企業加強技術中心建設,完善先進適用實驗檢測設備,提升研發試驗檢測能力。鼓勵農機企業與科研院所、推廣單位建立產學研推技術聯盟,圍繞核心技術,開展合作,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進行大中馬力拖拉機、玉米收獲機、半喂入水稻收獲機、高速機動插秧機等主要產品關鍵部件的自主研發,提高核心技術競爭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建立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技術、知識產權管理等要素參與投資創業與利益分配,加快創新型研發設計人才、開拓型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能型操作人才的引進、開發和使用?! ?BR> ?。ㄊ撸┘涌旖F代農機流通體系。依托農機制造企業和專業農機流通企業的銷售網絡,建立新型農機市場體系,發展連鎖經營。健全農機零配件供應網絡,提高農機產品流通效率,方便農民購機。建立農機產品售后服務體系和信息服務平臺,依托重點生產企業、專業流通企業建立售后服務中心,提高服務能力。完善農機產品“三包”制度,健全和規范農機修理市場,提高維修能力和服務質量。建立規范的農機市場競爭機制和農機流通企業信用等級考核評價體系,引導農機銷售企業有序競爭。制定農機銷售企業市場準入規范,實施登記注冊制度。
四、政策扶持和組織領導
?。ㄊ耍┱J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將水稻插秧機、水稻收獲機、玉米收獲機、免耕播種機、深松機、節水抗旱機械、高效植保機械、糧食烘干機械、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大馬力拖拉機等現代高效農業機械作為補貼重點給予政策傾斜。加強農機購置補貼管理,完善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辦法,合理確定補貼種類,嚴格程序,強化監管,規范操作,嚴肅紀律,提高政策實施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實施效果。
?。ㄊ牛┘哟筘斦С至Χ?。省財政繼續安排農機補貼資金,加快推進全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對水稻育插秧、水稻收獲、玉米收獲、免耕播種等關鍵薄弱環節的農機具給予政策傾斜。認真落實國家支持農機工業技術創新政策,積極支持大中馬力拖拉機、玉米收獲機、高速機動插秧機等農機裝備企業的關鍵技術開發、重點產品研制和重大技術改造。積極開展農機保險業務,有條件的市縣可對參保農機給予保費補貼。同時,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里信貸扶持、稅費優惠政策,特別是對農民和農機合作組織購買農機具、農機制造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農機流通設施建設給予信貸支持。
?。ǘ┘訌妼r機裝備制造產業技術創新的扶持。支持有條件的農業企業承擔研究開發任務,承擔或參與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設。鼓勵農機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對引進重大裝備以及承擔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的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對消化吸收再創新、核心技術國產化程度高的產品,優先納入政府采購范圍。
?。ǘ唬娀A設施建設。將基層農業機械化推廣體系、機耕道路、機具場庫棚、機電排灌及抗旱設施等建設內容納入相應規劃,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在建設用地、資金投入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給予優先安排。在全省28個縣(市、區、場)實施國家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規劃,落實年度建設資金及建設內容。
?。ǘ┘訌娹r業機械化機構隊伍建設和服務能力建設。各級農業機械化行政管理機構符合條件的可實施公務員法或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理順和健全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體系,保證工作經費。加大對農機技術推廣、農機培訓、農機安全監理、農機化質量體系建設等公益性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強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
?。ǘ┘訌娊M織領導。各地要把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抓緊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規劃,明確建設重點,落實工作責任,強化政策措施。農機(農業)、發展改革、財政、工信、水利、商務、科技、銀信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配合,密切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全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