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點 精準施藥

吉林省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為高標準應用基地建設縣份逐一“把脈開方 義診送藥”

日期: 2022-04-28  來源:吉林省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
  
  4月是吉林省農耕的關鍵時節,也是一年一度人們播種希望的關鍵時節。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和嚴格的管控要求,如何確保今年全省保護性耕作技術普及推廣實現預期目標,如何把疫情對全省保護性高標準應用基地建設質量的影響降到最低,成了吉林省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看在眼里、壓在心頭的當務之急。
微信圖片_20220428121217.jpg
  進入4月以來,來自中科院、省農科院、吉林師大、吉林農大、省農機研究院和長春市農機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在省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組長省農機管理中心鄭鐵志研究員的帶領下,按照省農業農村廳的總體工作部署,主動謀劃,統籌安排,精心組織,于4月6日全面啟動了線上全省保護性耕作縣級高標準應用基地省級專家“逐縣巡診把脈、專場開方送藥”大型“義診”活動。截至4月24日,共有19個縣(市、區)的基層農機工作者、合作社農民與專家進行“??h專場”網上騰訊視頻對話活動20場次,占全省26個承擔縣級高標準應用基地建設縣份的73%,占有需求對話咨詢縣份的105%。專家組對19個渴望專家“把脈會診”縣,無遺漏地全部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系統性地“問診開方與把脈送藥”對話指導,20場對話累計線上直接參與者達到389人次。
微信圖片_20220428121202.jpg
  長春市農安縣是全國第2大產糧縣,是今年保護性耕作整體推進縣,面對推廣面積330萬畝、建設省級效果監測點2個、新增縣級基地10個、鄉級基地30個的特殊壓力,在參加 4月6日的首場專家對話活動后,針對實施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又主動請求專家組“加餐”,于23日再次組織180多個合作社農民參加了第二次專場專家對話活動。對話會從晚7點到10點40,雖歷時3個半小時220多分鐘,但農民依然戀戀不舍,意猶未盡。農民積攢了多年的問題與困惑,終于在這次重量級專家組團的大型專場“義診”中找到了答案,多年擔憂與不解豁然明了。
微信圖片_20220428121210.jpg
  技術模式、技術方法、作業質量、深松環節、深松機具、秸稈處理、還田數量、地溫回升、條耕條件、播種密度、施肥環節、肥料用量、分次施肥、耕作深度、壟改條耕、農藥化控等20多個方面的具體技術、方法與質量標準問題,都是農民關心關注的問題,也是農民把握不準、應用不足、缺失環節、忽視關鍵、認知錯誤、方法不當等導致的。專家們結合自身專業和技術特長,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從技術到方法、從機具到質量、從模式到效果、從長勢到產量,無遺漏不厭其煩地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闡述和講解,回答農民關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解釋著認知、概念與技術核心上的理解誤區,并就高標準應用基地展示宣傳、對比驗證和研究試驗等三項基本功能作用與建設方式方法,進行了清晰明確的講解。
微信圖片_20220428121223.jpg
  為切實保證??h專場大型“巡診義診”活動的質量效果,專家組根據不同縣份的生態特點和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現狀,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專業特長的專家進行對話,或4、5位或8、9位,最多高達12位專家。據統計,共有鄭鐵志、關義新、李剛、鄭金玉、陳智文、王利斌、陳日曌、孟憲章、李明森、張興義、黃東巖、齊江濤、謝偉平、黃健、李德忠、王躍勇等16名專家先后參與其中,占吉林省保護性耕作專家組總數的84%?;鶎愚r機部門干部及農民渴望學習、渴望掌握技術技能、渴望應用保護性技術的熱情高漲、心態急切。長春、延邊、通化、松原4個地區農業農村局主管領導或農機推廣站長都是親自主持或參與其中,各縣(市、區)農機主管部門、農機推廣站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更是不放過這一難得的學習和答疑解惑機會,踴躍參與,積極組織合作社農民“參會聆聽”,汪清、農安兩個縣參與人數均超過100人,汪清縣最多時高達186人,將原本計劃只針對高標準應用基地建設的合作社與縣鄉相關人員十幾人的“小會議室”,一下子變成了幾百人的“大禮堂”。
微信圖片_20220428121229.jpg
  雖然疫情致使整個春耕整地和免耕播種作業季節,省保護性耕作專家組無法現場指導與落實對比試驗,給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特別是高標準應用基地建設及定點試驗與監測建設帶來不利影響,但經過各級農機主管部門的精心組織和吉林省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夠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今年的吉林沃野良田,在鋪滿秸稈的土壤里,一定會長滿綠油油的莊稼,收獲金燦燦的果實。
 
相關內容
    無相關信息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片av 亚洲综合无码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色在线视频 另类视频